2025年5月10日,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宣布皖北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建成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102.8万亩,抗旱排涝一体化智能系统覆盖率实现100%,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全域农田智慧化防灾的粮食主产区。监测数据显示,新建成项目区小麦亩均产能提升至650公斤,较传统农田增产32%。
立体防护体系筑牢根基
项目建设形成三大核心防线:
智能灌溉系统:布设5.2万套土壤墒情监测仪,联动2.1万眼机电井实现扫码取水,灌溉效率提升70%
数字排涝网络:构建326个AI调度泵站,强降雨时可30分钟内启动全域排水作业
生态缓冲带:沿农田建设342公里生态沟渠,消纳面源污染效率达89%
在蒙城县立仓镇项目区,通过"云端控制+移动端操作"模式,农户仅需扫码即可启动3公里范围内的灌溉设备,单次灌溉成本下降45%。
技术集成创造皖北模式
创新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建设标准:
空间重构:宿州市推行"两分散、两集中"设计法,碎片化耕地合并后田块平均面积扩大至50亩
材料突破:蚌埠市应用纳米防渗材料改造沟渠,渗漏率由35%降至8%
管护革新:实行"2+10"运维机制,电力部门承接机电井十年维护,农户用电单价锁定0.56元/千瓦时
2024年汛期测试显示,项目区在连续15天无雨条件下仍能保障作物需水,遭遇50年一遇暴雨时积水消退时间由72小时缩短至6小时。
多维效益激活乡村动能
建设成果带来显著变化:
产能提升:涡阳县项目区玉米单产突破980公斤/亩,创造黄淮海夏玉米高产纪录
生态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均提高0.12%,节水节肥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46%
就业带动:催生新型职业农民1.2万人,无人机飞防、智慧灌溉等新岗位占比超35%
宿州市农业农村局透露,2025年将启动二期工程,计划新增数字孪生农田管理系统,实现墒情预测精度达95%以上。随着皖北"智慧粮仓"持续升级,这片承载着江淮粮仓核心使命的土地正书写着现代农业新篇章。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赵 于 2022-05-17 09:09: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anhuinews.co/wen/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