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安徽热点> 正文

合肥市与利德环境科技集团共谋AI技术赋能生态治理新路径‌

  

  2025年4月17日‌,合肥市政府与利德环境科技集团(以下简称“利德集团”)举行专题座谈会,围绕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态环境治理及绿色低碳产业中的应用展开深入探讨,旨在以科技创新驱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一、聚焦三大核心领域,打造智慧生态治理体系

  精准环境监测与智能预警‌

  双方计划依托AI技术构建全域环境感知网络,通过高精度传感器与深度学习算法,实时分析大气、水质、土壤等数据,实现污染溯源与风险预警。例如,基于动态数据模型的空气质量预测系统可提前48小时预判污染趋势,辅助制定应急响应方案‌。

  智能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优化‌

  针对城市固废处理难题,利德集团拟引入AI视觉识别技术开发智能分拣设备,提升垃圾处理效率与资源回收率。该技术可自动识别垃圾成分并分类,较传统人工分拣效率提升80%以上‌。

  绿色低碳产业协同创新‌

  合作方案提出共建“AI+双碳”联合实验室,聚焦能源管理、工业减排等领域,开发碳排放智能监测平台,助力企业实现能耗优化与碳足迹追踪‌。

  二、合肥AI产业基础为合作提供强力支撑

  作为国家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布局城市,合肥已形成覆盖数据标注、算力支撑、场景应用的全链条生态。截至2025年3月,全市数据标注规模突破3000TB,算力中心集群可支持千亿级参数模型的训练需求,为环境AI模型的研发提供坚实基础‌。此外,中国环境谷等创新载体孵化了爱沃特智能水务等企业,其AI水务系统已在城市供排水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验证了技术落地的可行性‌。

  三、产学研联动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座谈会上,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团队代表指出,环境治理需融合“判断式AI”与“生成式AI”技术优势,前者解决实时监测与分类问题,后者助力模拟生态修复方案并预测长期影响‌。合肥市市长强调,将借鉴此前与合肥通用院、安徽通服等机构的合作经验,健全政企对接机制,推动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四、前瞻布局:拓展多场景应用示范

  下一步,双方计划在巢湖流域生态修复、工业园区智慧降碳等领域开展试点,探索可复制的“AI+生态治理”模式。同时,合肥市拟出台专项政策,开放更多公共场景供企业技术验证,并通过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绿色技术创新‌。

  此次合作标志着合肥市在“人工智能+生态环境”领域迈出关键一步,通过技术赋能与产业协同,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与“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合肥方案。

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