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安徽热点> 正文

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一项重要人事任命

  范付中跨省履新安徽副省长

  2025年7月10日,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一项重要人事任命:原河南省三门峡市委书记范付中跨省履新,出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这一任命标志着长三角与中部地区干部交流的又一重要案例,也为安徽省政坛注入新的治理经验。

  从豫西到皖江:一位实干派官员的跨省跃迁

  范付中,1970年8月生于河南杞县,拥有在职研究生学历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典型的学者型官员。他的职业生涯始于开封市基层,曾主政鼓楼区、尉氏县等地,积累了丰富的县域治理经验。2016年调任三门峡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后,其政治履历进入快车道——2017年转任常务副市长,2021年升任市长,2023年3月接任市委书记。这种"组织部长-常务副市长-市长-书记"的完整晋升路径,在地方官员中颇具代表性。

  此次跨省调动尤为引人注目。近年来,省部级官员异地交流已成常态,但像范付中这样直接从地级市市委书记跃升为经济大省副省长的案例并不多见。有分析指出,这与他在三门峡推动的生态转型成绩密切相关。

  小秦岭的绿色答卷:生态治理的"三门峡模式"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范付中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曾以三门峡的生态修复为例,阐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理念。上世纪因矿山开采导致生态破坏的小秦岭地区,经过系统性修复后,如今已恢复原始林区风貌。当地建成的240公里沿黄生态廊道,将环境保护、乡村振兴与旅游业态创新熔于一炉,犹如给母亲河系上了一条"绿丝带"。

  更直观的成效体现在生物多样性上:三门峡越冬天鹅数量从10年前的2000余只激增至近2万只,这个数字超过了许多欧洲国家的天鹅总数。在产业转型方面,范付中推动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样本。

  长三角的新变量:安徽发展的"豫派智慧"

  安徽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成员,正处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期。范付中的到任,可能带来两方面的互补优势:其一是在传统产业转型方面的实操经验,其二是在跨区域生态治理上的方法论积累。特别是在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战略协同推进的背景下,这种跨流域治理经验显得尤为珍贵。

  值得注意的是,范付中在工商管理领域的专业背景,与安徽打造"科大硅谷"、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其在三门峡主政期间推动的"绿色GDP"考核机制,或将为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干部交流的深层逻辑:区域协同的人才密码

  此次人事调整延续了近年来"东西互鉴、南北交流"的干部任用趋势。类似范付中这样具有生态治理经验的北方官员调入长三角地区,反映了中央对区域协调发展人才支撑的顶层设计。从更宏观视角看,这种安排既有利于破解地方治理的路径依赖,也能促进不同区域发展理念的碰撞融合。

  对于安徽居民而言,新副省长的到来意味着什么?在民生领域,豫西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经验可能转化为皖北振兴的实践方案;在产业发展上,三门峡传统产业"绿色转身"的案例或为安徽传统制造业升级提供参考模板。

  随着任命状的下发,这位53岁的官员即将在江淮大地开启新的政治篇章。其跨省履职的后续表现,不仅关乎个人仕途发展,更将成为观察新时代干部交流机制成效的重要窗口。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速的当下,这场跨越淮河的"政治人才流动",或许正悄然书写着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