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马鞍山市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为引领,加速推进智造业升级与产城融合,锚定打造长三角“白菜心”目标,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24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突破448亿元,同比增长17.3%,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完成率达221.2%,两项指标均居安徽省首位。
智造业升级:从“钢花四溅”到“新花怒放”
马鞍山市以智能化、绿色化重塑传统产业优势。马钢集团依托智园运营管控中心,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实现炼铁、轧钢等工序的远程精准控制,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汉马科技作为全省唯一新能源商用车“链主”企业,2024年新能源重卡销量同比增长84.01%,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前列。
聚焦产业链协同,马鞍山与合肥、芜湖形成“乘商互补、三地联动”格局,依托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优势,推动上下游产业集聚。泉峰汽车精密技术公司投资3500万元建设的数字化低压渗碳连续产线,日机加工能力达2万件,成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关键节点。
产城融合:生态修复与城市转型同频共振
曾经的工业重镇,如今以生态优先重构城市空间。薛家洼生态园从“脏乱差”的江岸荒地蜕变为城市“绿肺”,通过“五合一”综合治理工程(环境整治、生态修复、水源保护、防洪治理、景观提升),带动滨江区域成为文旅新地标。向山矿区百年矿坑经生态修复后变身凹山湖景观区,成为市民休闲与工业旅游融合的示范点。
城市功能升级与产业布局深度绑定。雨山区打造“雨企会客厅”,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推动项目“拿地即开工”;智能园区引入网络机器人、自动驾驶接驳系统,实现生产安全与效率双提升。
技术创新:数字赋能激活产业新动能
针对中小企业“不敢转、不会转”的痛点,马鞍山推出“看样学样”改革,定制低成本、易复制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例如,AR试妆镜、智能导购机器人等轻量化技术已覆盖80%以上零售企业,降低转型成本超40%。在政策端,全市率先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通过单位能耗效益评价淘汰低效产能,2024年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同比提升25%。
政策协同:长三角一体化注入长效动力
安徽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规划形成叠加效应。马鞍山5个项目入选国家“数实融合”典型案例,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企业超2000家。未来,该市计划深化脑机接口、元宇宙等前沿技术应用,探索“人工智能+制造”新场景,力争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突破50%。
马鞍山的实践表明,以智造业升级为支点、生态与城市更新为基底,正推动长三角“白菜心”从战略蓝图转化为现实标杆,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本文由作者笔名:纪晓岚 于 2023-08-16 13:41: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anhuinews.co/wen/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