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安徽省肥西县山南镇龙嘴村的广袤田野上,一台台旋耕机正来回穿梭,翻起层层新土,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与往年不同,今年春耕的主角不再是挥汗如雨的耕牛和锄头,而是高效运转的农业机械。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普及,“农机助耕”正成为这个传统农业村庄春耕图景中的亮丽风景。
旋耕机“上岗” 效率提升超10倍
“以前用牛耕地,一天最多翻两亩地,现在用旋耕机,一小时就能完成!”龙嘴村村民王德友站在自家地头,指着正在作业的旋耕机感慨道。今年58岁的他,是村里首批尝试农机耕作的“尝鲜者”。去年,他在政府补贴下购置了这台价值1.2万元的旋耕机,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全家20亩小麦地的春耕作业,而往年全家老小齐上阵至少需要半个月。
据龙嘴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军介绍,目前全村农机保有量已达80余台,机械化耕作覆盖率达90%以上。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旋耕机不仅将效率提升10-15倍,还能通过深度翻耕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每亩地可节约人工成本约200元。数据显示,2023年该村粮食亩产同比增加12%,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8%。
“农机课堂”开进田间 老农变身“新把式”
机械化的推广并非一蹴而就。面对部分老年村民“机器太贵”“操作复杂”的顾虑,山南镇农业服务中心联合农机企业,将“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从发动机保养到耕作深度调节,技术人员手把手教学,还推出“共享农机”服务,让农户可以按需租赁设备。
“刚开始连油门都不敢踩,现在咱也能教年轻人调刀片角度了!”66岁的村民张桂兰戴着草帽,熟练地操作着旋耕机。她算了一笔账:自家8亩地采用机械耕作后,节省的20个工日可用来发展庭院养殖,仅土鸡养殖一项年增收就超万元。如今,村里像她这样的“银发农机手”已有20余人。
政策“组合拳”助推农业现代化
山南镇的农机普及是现代农业技术下沉乡村的缩影。肥西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当地累计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超5000万元,建成7个区域性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培育农机合作社43家。2024年更创新推出“农机贷”金融服务,农户可享受3年期免息贷款。
“农机革命不仅改变耕作方式,更推动农业生产关系的升级。”安徽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专家指出,机械化释放的劳动力正转向粮食烘干、电商销售等产业链后端,龙嘴村新建的粮食烘干中心已带动30人就业,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将突破百万元。
春耕时节,龙嘴村的土地上,旋耕机的轰鸣声与农民的欢笑声交织成曲。随着智慧农机、无人机播种等新技术逐步推广,这个传统村落正加速向“屏幕种地、数据管田”的现代农业迈进,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本文由作者笔名:纪晓岚 于 2021-09-15 13:11: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anhuinews.co/wen/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