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正文

安徽:每台补贴40%,5万人爬楼时代终结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旧小区居民对生活品质提升的需求日益迫切。在安徽,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老旧小区电梯加装计划正全面铺开。这项计划不仅响应了国家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号召,更通过财政补贴、技术规范和政策创新等多重保障,让居民实现“电梯梦”有了切实可行的路径。据统计,该计划将惠及全省超过10万户居民,相当于为5.2万人的日常出行装上“空中走廊”。

  政策护航:从国家立法到地方标准

  2023年9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为残疾人、老年人群体提供便利。安徽省紧随国家步伐,出台《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从井道设计到施工验收,为电梯加装提供“技术说明书”,确保安全性与规范性。省政府更将加装电梯纳入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工程,形成“改造+加梯”的组合拳模式,避免重复施工造成的资源浪费。

  财政补贴:每台电梯补贴40%成本

  合肥市的实践堪称全省样板。市、县两级财政对非单一产权住宅按每台20万元予以补贴,相当于一台50万元电梯的近40%成本由政府承担。这笔资金通过居民代表公管账户直达企业,如同“及时雨”缓解了筹资压力。更值得一提的是,补贴政策打破地域限制,四县一市与市区享受同等待遇,体现了政策的普惠性。对于管道改线等衍生费用,产权单位全额承担;居民还可提取公积金支付分摊费用,企业甚至提供垫资服务,形成“政府补一点、企业帮一点、居民出一点”的良性分担机制。

  党建引领:破解“众口难调”难题

  加装电梯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人心。合肥市通过“党建引领加梯”创新机制,在街道、社区成立临时党支部,整合业委会、物业、律师等多方力量,搭建协商平台。当出现分歧时,社区及时组织“圆桌会议”,让反对者与支持者面对面沟通。这种“红色引擎”驱动模式,已推动全市完成1499部电梯加装,覆盖635个小区,成功率高达90%以上。正如基层干部所言:“宣传工作像绣花,一针一线都要扎到居民心坎里。”

  技术保障:十五年安全生命周期管理

  随着全省使用超15年的老旧电梯进入更换高峰期,安徽同步建立全周期安全管理体系。《技术标准》对井道抗震、无障碍按键等细节作出强制性规定,比如轿厢需预留担架空间,紧急呼叫装置必须24小时响应。电梯投入使用后,纳入智慧监管平台,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运行状态,确保“上得去、下得来、稳得住”。

  未来展望:2025年改造588个小区

  根据规划,安徽将在2025年前完成588个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作为重要选项同步推进。从合肥经验看,每部电梯平均惠及12户家庭,按此推算,新一轮改造有望让超7000户居民告别“爬楼时代”。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推广“成片式加梯”模式,通过整小区规划降低单台成本,让政策阳光照进更多单元楼门。

  对于有意申请的居民,可关注三个关键节点:一是社区公示期间积极参与意见征集;二是备齐产权证明、分摊协议等材料;三是选择具备《特种设备安装资质》的企业。正如一位受益老人所说:“电梯装好的那天,我拎着菜篮子第一次轻松回家,感觉像搬进了新房子。”这或许正是民生工程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