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 正文

元宇宙艺术营地黄山非遗营地上线,数字徽州复活

  

  在安徽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三七互娱与元宇宙艺术社区“Meta彼岸”联合推出的安徽省首个非遗主题元宇宙艺术营地——“黄山非遗营地”近日正式上线。这一名为“数字徽州”的创新项目,基于虚幻引擎与数字建模技术,构建了以现实黄山景观为原型的开放式虚拟公共文化空间,让全球游客足不出户即可沉浸式体验黄山的古民居、奇松、云海等自然与人文奇观。这一项目不仅是前沿科技赋能文旅产业的标杆案例,更开创了“虚实共生”的旅游新范式。

  数字孪生技术:让黄山在元宇宙中“复活”

  通过卫星遥感、现场测绘及GIS(地理信息系统)等科技手段,项目团队将黄山的自然景观转化为高精度3D信息模型。这种“数字孪生”技术如同为黄山制作了一件可交互的透明外衣——游客在虚拟空间中不仅能360度观赏迎客松的虬枝姿态,还能通过AR互动与奇松“对话”,聆听其背后千年的人文故事。更令人称奇的是,云海的流动效果采用实时粒子模拟技术,用户甚至能用手势操控虚拟云雾的聚散,体验“腾云驾雾”的奇幻感。

  非遗文化的“轻量级元宇宙”体验

  区别于重硬件依赖的传统VR项目,“数字徽州”创新性地采用移动端虚拟空间技术,用户仅需微信小程序即可进入“入画徽州”等主题场景。在虚拟的古民居中,游客可以“触摸”徽派建筑的砖雕门楼,点击悬浮的徽墨符号便会弹出非遗传承人的制作影像;而通过空间音频技术,远处隐约传来的徽剧唱段会随着用户的移动产生音量与方位的变化,仿佛置身真实的徽州村落。这种“五感联通”的设计,被开发者称为“能装进口袋的沉浸式博物馆”。

  青年艺术家的数字创作试验场

  黄山旅游管理局特别邀请青年艺术家参与内容共创,以“虚实结合+奇景云海”为命题,为千年奇观注入次世代数字艺术语言。在虚拟营地的“奇观实验室”区域,用户能欣赏到艺术家们创作的动态数字壁画——例如将传统水墨技法与算法生成的云海波纹结合,或是用交互投影重现古代文人“黄山十六泉”的诗会盛景。这种UGC(用户生成内容)模式,使得元宇宙中的黄山始终保持着文化内容的动态更新。

  从“观看”到“参与”的旅游范式革命

  传统旅游的“凝视”模式在这里被彻底重构。游客不再是被动的观察者,而是可以“跃入”徐霞客笔下的黄山盛景:在AR导航引导下寻找隐藏的历史碑刻,通过虚拟消费解锁限定版非遗数字藏品,甚至与其他在线用户共同完成“云海摄影大赛”等社交任务。数据显示,试运营期间用户平均停留时长达到47分钟,远超普通视频导览的9分钟均值,印证了交互设计对深度体验的关键价值。

  科技与人文的和鸣

  “数字徽州”项目的核心价值,在于用技术手段解构并重组了文化体验的时空维度。当游客在虚拟营地中“拾取”一片飘落的枫叶,扫描后竟发现其纹理源自徽州古法宣纸的纤维扫描数据;当用户佩戴VR设备“漫步”于数字复刻的屯溪老街,商铺橱窗里陈列的既是虚拟商品,也可一键跳转至线下景区的文创商城。这种“数字毛细血管”般的连接,正在重新定义文旅产业的边界。

  随着5G与云渲染技术的普及,“数字徽州”计划在未来接入更多实时数据流——包括真实黄山的天气变化同步、景区人流热力图叠加等。届时,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将愈发模糊,而这座千年名山也正以数字化的形态,完成其对人类文明的新一轮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