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发布消息称,城区多所学校的模块化技术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其中庐阳区六安路小学、红星路小学综合楼等工程将于2025年秋季投入使用,标志着合肥教育基建正式迈入工业化、智能化的新阶段。
一、重点项目建设提速
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
位于庐阳区腊花路28号,新建一栋地上五层综合楼,首层为架空活动空间,二层及以上设置活动室、功能室及教师办公室,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该项目通过工厂预制模块单元,现场装配率达80%以上,工期较传统模式缩短近50%。
红星路小学国际部校区
位于固镇路266号,新建综合楼包含地下一层储藏室及地上五层教学空间,采用模块化技术实现快速拼装,误差控制达毫米级,建筑品质显著提升。
安庆路第三小学荷塘路校区
作为合肥首个模块化学校示范项目,该校于2024年7月完成首件混凝土模块吊装,总建筑面积超3万平方米,包含教学楼、实验楼及地下停车场,装配率最高达84.5%,目前进入收尾阶段。
二、模块化技术优势凸显
工期缩短与质量提升
模块化技术通过工厂预制、现场装配,将施工周期压缩近50%。同时,工厂化生产采用严格质量管理体系,建筑误差率降低,抗震性能及耐久性优于传统建筑。
绿色低碳与环保效益
该技术减少现场建筑垃圾约60%,粉尘和噪音污染降低70%,符合“双碳”目标要求。模块化建筑还可拆卸循环利用,资源利用率提升30%以上。
标准化与智能化融合
项目采用BIM模型和MES系统实现设计、生产、施工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确保模块精准对接和进度可视化,有效规避传统施工中的协调难题。
三、未来规划与行业影响
合肥市计划在肥西县、包河区等区域推广模块化技术,2025年拟新建及扩建42中华南城分校、翡翠湖初中等10余所学校,预计新增学位超2万个。模块化建造模式不仅将缓解教育资源紧张问题,还为城市公益工程树立“合肥样板”,推动建筑业向工业化、绿色化转型。
结语
随着模块化技术在多所学校的成功应用,合肥正以创新建造方式重塑教育基建格局。这一变革不仅缩短了建设周期、提升了建筑品质,更以绿色低碳理念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学在合肥”品牌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本文由作者笔名:刘罗锅 于 2018-09-06 15:22: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anhuinews.co/wen/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