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巩固城市安全基础,合肥市近期持续深化重点场所隐患排查整治,强化交通、施工等领域风险防控,同步保持应急响应机制高效运转,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纵深推进
交通领域:针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合肥市以挂牌督办形式推进高风险点整治。例如,包河区城管局对徽州大道与芜湖路交叉口等隐患点增设中心隔离护栏6米、警示标牌1块,提前完成整改任务。同时,全市加强“两客一危”车辆监管,严查超载、酒驾等违法行为,并重点治理临水临崖、急弯陡坡路段隐患。
施工领域:长丰县针对1000余个在建项目,重点排查升降机械、脚手架搭设、施工用电等环节,责令隐患严重工地停工整顿。庐江县则建立风险排查档案,专项治理建筑工地消防通道堵塞、电气线路老化等问题。
人员密集场所:瑶海区应急部门对商场、景区等场所开展“拉网式”检查,累计整改消防通道堵塞、应急设备缺失等隐患47项,实现闭环管理。
二、安全保障措施全面升级
常态化检查机制:合肥市安委会组织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一线开展明查暗访,确保隐患整改“不留死角”。
科技赋能风险防控:运用人工智能算法、人口密度热力图等技术监测大型活动人流,提前预判风险并采取限流、疏散措施,严防踩踏事故。
源头治理与责任落实:明确行业监管责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例如,工贸领域对260余家规上企业开展“全面体检”,危化品领域强化生产、储存、运输全链条监管。
三、应急响应机制高效运转
合肥市构建“防救结合”应急体系,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并建立防火、防震、防事故、防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四防”联动机制。针对防汛关键期,加强巢湖、城市易涝点等重点部位监测,强化台风预警和抢险准备。此外,冬春救助工作精准覆盖受灾群众,重点关注低保对象、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确保救助资源精准投放。
结语
合肥市通过系统性排查、科技化监管和高效应急响应,持续筑牢城市安全屏障。下一步,全市将坚持“隐患即事故”理念,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本文由作者笔名:晓晓 于 2019-08-13 15:21: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anhuinews.co/wen/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