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芜湖凌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汽车后背门总成焊接工装”技术(专利号:CN222767630U)正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该技术通过创新设计的多维定位焊接工装,实现汽车后背门总成焊接成本与效率的双重突破,成为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又一技术标杆。
一、技术突破:从“多次装夹”到“一次成型”
传统汽车后背门总成焊接需频繁更换夹具,导致工序复杂、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此次获专利的焊接工装采用三大核心改进:
多方位定位结构:通过中心焊接固定夹具组、上边部夹具组及底面承托夹具组联动,实现工件上下、侧边全角度固定。
一体化装夹平台:焊具固定台集成顶端边体夹紧台与底部顶压固定夹紧台,单次装夹即可完成全部焊接工序,消除传统工艺中70%的夹具更换时间。
仿形定位优化:结合机器人焊接路径设计的仿形定位台,使焊接精度误差控制在±0.2mm以内,较传统工艺提升40%。
据测算,该技术可将单件焊接成本降低15%-20%,生产效率提升35%以上,尤其适用于新能源车型轻量化铝制后背门的大规模生产。
二、行业影响:加速汽车制造智能化转型
芜湖凌瑞凭借此项专利进一步巩固技术优势:
技术协同效应:与此前获授权的“汽车大灯横梁机器人焊接夹具”(CN222711290U)形成互补,完善车身关键部件焊接技术链。
产业链价值提升:该工装已应用于奇瑞、比亚迪等车企供应链,帮助客户缩短新车型开发周期约20天。
专利布局深化:公司近三年累计申请专利21项,覆盖焊接、冲压等核心工艺,2024年推出的“快速风冷焊接台”(CN118682248A)已进入量产测试阶段。
三、企业创新基因:从区域厂商到技术先锋
成立于2020年的芜湖凌瑞,注册资本2500万元,专注于汽车冲焊一体化技术研发。通过持续投入:
研发投入占比:年均研发费用达营收的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产能升级:2024年建成自动化焊接产线,机器人焊接应用率突破90%,年产能提升至50万套。
行业认可:2024年凭“贴胶条定位工装”(CN221392346U)获中国汽车零部件创新奖,成为长三角汽车供应链“隐形冠军”企业。
未来展望
芜湖凌瑞表示,将围绕“智能制造2025”战略推进技术转化,计划年内投产包含此项专利的第四代智能焊接产线。随着汽车轻量化与电动化趋势加速,此类高精度、低成本焊接技术或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注:芜湖凌瑞技术团队已就专利产业化与多家车企达成合作意向,相关生产线改造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
本文由作者笔名:百晓生 于 2024-04-11 14:17: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anhuinews.co/wen/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