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安徽热点> 正文

合肥包公园焕新归来:千年廉文化地标焕发新生机 浮庄、包公奏疏馆4月26日启幕‌

  

  青砖黛瓦映碧水,千年清风拂庐州。作为全国首个以包公文化为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合肥包公园历经半年的闭园改造,将于4月26日以全新面貌向公众开放。浮庄园林景观提升、包公奏疏馆数字化展陈、清风阁夜间光影秀等八大升级项目同步亮相,标志着这座承载合肥城市记忆的文化地标正式迈入“文旅融合3.0时代”。据市文旅局预测,“五一”期间景区客流量有望突破15万人次,带动周边消费超千万元。

  千年名园的新生:修旧如旧中见创新‌

  走进焕新后的包公园,青石路面上新增的莲花纹地雕暗合“步步生莲”清廉寓意,包公祠内30余块历代碑刻经过纳米级修复重现锋芒。此次改造最大亮点——占地4000平方米的浮庄园林,运用“微改造”手法复原宋代《营造法式》建筑规制,九曲回廊间设置6处沉浸式戏剧场景,游客可偶遇“包公断案”“掷砚成洲”等经典故事演绎。

  “改造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让历史与现代对话。”包公园管理处主任张晓峰介绍,园区投入3800万元专项资金,在保留98%原有古建的基础上,通过地下管廊更新、无障碍设施全覆盖等25项工程实现“隐形升级”。备受瞩目的包公奏疏馆首次运用全息投影技术,将包拯《乞不用赃吏疏》等37道奏章化作动态画卷,配合AI语音解说,让碑刻文献“活”了起来。

  科技与传统的碰撞:AR导览解锁“数字包公”‌

  在包公墓园神道入口,游客扫码即可召唤“AR包公”虚拟向导。这款由合肥文旅集团联合科大讯飞开发的智慧导览系统,依托5G+北斗定位技术,在园内设置12个AR打卡点。当手机镜头对准清风阁,北宋开封府三维模型瞬间跃然屏上;轻触屏幕,还能360°鉴赏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包公端砚”的微观纹理。

  “科技赋能让文化体验更可感可触。”项目技术负责人王浩透露,系统特别开发“古今穿越”功能,游客拍摄现代场景照片后,AI算法可自动生成对应位置的宋代街市图像。试运营期间,这项服务已吸引超2万名市民参与,相关话题在抖音平台播放量突破500万次。

  文旅经济的激活:夜游专线点亮“月光经济”‌

  夜幕降临,清风阁外墙上演《铁面丹心》主题光影秀,12台激光投影机将包公故事投射在30米高的古建筑立面。配合灯光升级,包河沿岸新增“宋潮夜市”,40个文创摊位汇集庐州糖画、包公脸谱油纸伞等非遗产品。景区还与邻街罍街联动开通“夜游专线巴士”,串联形成2公里文化消费带。

  “我们开发了19类129款包公IP衍生品。”合肥文旅投资公司市场总监李媛展示着最新推出的“清风盲盒”,其中包含包公Q版手办、廉政书签等潮玩产品。数据显示,改造期间景区线上预售门票同比增长230%,周边酒店“五一”预订率已达85%,研学游、廉政教育团队预约排至6月中旬。

  文化IP的延伸:从景区到城市的共振‌

  在包河区文旅局局长陈颖看来,包公园升级是合肥“城市文化会客厅”战略的关键落子:“我们正以包公文化为轴线,开发‘一湖两巷三坊’文化矩阵,年内还将推出包公题材沉浸式剧本杀项目。”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指出,包公园改造通过“硬基建+软服务”双轮驱动,不仅重塑了文化地标吸引力,更探索出传统文化景区转型的“合肥模式”。

  随着4月26日开园仪式的临近,包公园微信公众号“线上种青莲”互动H5已吸引10万市民参与。这座穿越千年的文化名园,正以古今交融的创新表达,书写新时代的“清风故事”,为合肥建设创新型文旅强市注入强劲动能。

2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