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中国自主品牌车企集中展示了智能化与新能源领域的前沿成果。奇瑞汽车以“具身智能驱动的工业智造解决方案”为核心,首次将机器人技术与汽车制造深度融合;江淮汽车则通过AI大模型重构新能源价值链;蔚来汽车虽未参展,但其与江淮合作模式仍被视为行业创新标杆。
奇瑞汽车:具身智能开启“人机共造”新范式
奇瑞依托“瑶光2025”战略,构建覆盖海陆空的立体技术矩阵。在智能制造领域,奇瑞提出“具身智能驱动的工业智造解决方案”,将工业机器人、AGV(自动导引车)与汽车生产线深度融合。通过仿生机械臂和自适应算法的应用,奇瑞工厂实现车身焊接精度提升至0.1毫米级,生产节拍效率提高30%。展会上,搭载云台智能底盘2.0的星纪元ET以“跳舞”姿态展示动态平衡能力,其底盘控制系统可实时感知路面状态并调整悬架参数,这一技术被认为是机器人与汽车控制系统的跨领域协同成果。
在智能驾驶领域,奇瑞大卓智驾C-Pilot 5.0系统通过端到端大模型与车路云协同技术,实现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自动驾驶。该系统采用双Orin-X芯片(算力1000TOPS)和激光雷达融合感知方案,支持城市NOA功能,并已在欧洲、南美等全球多区域完成验证。此外,捷途纵横G900水陆两栖车凭借两栖推进器和“四驭”设计理念,将越野场景拓展至水域,重新定义全地形出行边界。
江淮汽车:AI大模型重构新能源生态
江淮汽车以“无智能、不造车”为理念,将AI技术深度植入新能源研发体系。其与科大讯飞联合开发的“星火大模型”已集成至瑞风RF8智聆版车型,支持全场景自然语义交互,准确率达98%。该系统可记忆用户偏好,动态调整座舱环境参数,并联动智能温控系统优化能耗。
在能源管理方面,江淮新一代电池系统通过AI算法实时监测电芯状态,使续航里程提升15%,热失控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毫秒级。其智能温控技术还可根据驾驶习惯和环境温度自动调整冷却策略,实测能耗降低12%。此外,江淮自动驾驶平台采用渐进式路线,L3级系统已在商用车物流场景中实现编队行驶和自动装卸货功能,运营成本降低20%。
技术跨界:从车间到道路的机器人革命
奇瑞在展区设置的“机器人咖啡师”场景引发关注。该机器人基于工业机械臂改造,通过视觉识别和力控算法精准完成咖啡制作,其底层技术与奇瑞智能驾驶系统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同源。这一跨界尝试揭示了车企向机器人产业延伸的趋势:汽车制造积累的感知、决策和执行技术,正成为开发服务型机器人的核心能力。
结语
当前,中国车企的技术竞争已从单一产品升级转向跨领域生态构建。奇瑞通过具身智能打通制造与出行场景,江淮以AI大模型重塑用户交互与能源管理,均展现出“技术平权”与“场景泛化”的产业新逻辑。随着汽车与机器人、能源、通信等产业的边界持续消融,未来出行生态或将迎来更颠覆性的变革。
本文由作者笔名:纪晓岚 于 2021-02-17 15:02: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anhuinews.co/wen/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