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7日
2024年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首次跃居全国第五,成为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黑马”。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全省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的突破性布局、“人工智能+”行动方案的深度实施以及全域应用场景一体化市场的加速构建。
三大智算中心奠定算力基石
安徽以合肥、芜湖、宿州为核心,建成全国领先的智能算力网络。
合肥:依托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巢湖明月”、中国科大等科研机构,形成“中国声谷”等产业集群,并承担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技术攻关任务。
芜湖:作为长三角最高等级的智算中心之一,芜湖数据中心集群被纳入国家“东数西算”十大集群,智算中心首批算力已交付使用。
宿州:凭借云计算产业先发优势,建成汴水之畔超算中心、淮海智算中心等,2024年智能算力规模达2000P,成为皖北算力核心节点。
截至2024年底,全省智能算力规模突破2.4万P,较2023年增长超10倍,为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和产业应用提供强力支撑。
政策引领与生态构建双轮驱动
安徽通过系统性政策布局抢占发展先机:
2018年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专项规划,2021年将其列为十大新兴产业;
2023年推出全国首批通用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
2024年印发《安徽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方案》,聚焦算力、数据、场景等关键环节,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深度融合。
政策集成创新形成“安徽节奏”,带动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园区、高校院所、企业集群协同发展,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生态。
全域场景开放激活应用市场
安徽率先启动省级“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和“人工智能专区”建设,释放300余项高质量应用场景,覆盖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领域。例如:
合肥智能语音技术在工业质检场景的渗透率达40%;
芜湖自动驾驶测试路段累计开放超500公里;
宿州云计算平台支撑长三角区域超30%的动漫渲染需求。
通过场景一体化大市场建设,安徽打通“技术—产品—市场”闭环,吸引头部企业落地合作,2024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速超25%,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示范标杆。
未来展望
安徽计划进一步优化智算资源布局,推动合肥、芜湖、宿州三大节点算力协同调度,并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预计到2026年,全省智能算力将突破3万P,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持续巩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地位。
本文由作者笔名:晓晓 于 2022-01-31 16:02: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anhuinews.co/wen/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