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芜湖,草木葱茏,科技与匠心在此交汇。2025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装调工技能竞赛暨芜湖市现代产业集群长三角系列邀请赛于5月17日正式拉开帷幕,这场由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赛事,不仅是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技能人才的“华山论剑”,更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化、轻量化发展的关键舞台。
对标国赛,六大赛项诠释行业前沿
本届竞赛全面对标国家级技能大赛标准,设置包括汽车整车装调工(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方向)在内的6个赛项,覆盖从电气装调到智能载运技术的全产业链条。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轻量化技术赛项——选手需以企业提供的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等核心部件为基础,自主设计车架、转向系统等轻量化结构,最终组装出可运行的场地汽车。这一过程如同“用积木搭建未来”,既考验选手对材料力学与工艺的精准把控,也要求团队协作将抽象图纸转化为可飞驰的实体。
三赛联办,长三角协同效应凸显
作为奇瑞全球制造技能大赛的第十届活动,本届赛事首次实现“三赛联办”,即省级竞赛、长三角邀请赛与产业集群专项赛同步推进。这一创新模式如同“三股绳索拧成一股”,既整合了区域资源,又放大了技术交流的声量。从芜湖本土到长三角,再延伸至中原地区,赛事的扩容轨迹恰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辐射路径,彰显出安徽省在绿色交通领域的枢纽地位。
轻量化技术:减重不减质的行业革命
“车身每减轻10%,续航便能提升6%”——这一行业共识在竞赛中被具象化为选手手中的碳纤维板材与3D打印连接件。赛项要求选手通过结构优化与材料创新,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瘦身”目标。例如,某参赛团队采用蜂窝铝制电池防撞箱,重量仅为传统钢结构的四分之一,却通过了同等强度的碰撞测试。这类技术若规模化应用,相当于为每辆新能源车“卸下两袋大米的负重”,直接提升用户续航体验。
德技并修,人才评价体系全面升级
与往届不同,本次竞赛首次将“技术方案展示”纳入评分维度,这意味着选手不仅要会动手,还要能说清设计逻辑。评委组由企业技术总监与院校专家共同组成,他们既关注螺栓扭矩的精确数值,也看重选手对环保理念的阐述——比如如何通过模块化设计减少后期维修的废件率。这种“工匠+学者”的双重标准,预示着行业人才评价正从单一技能向综合素质迁移。
以赛促产,技术落地按下加速键
值得关注的是,大赛组委会联合奇瑞等企业提供竞赛设备,这些设备直接采用量产车型的电机与电控系统。选手的轻量化方案若表现出色,很可能被企业采纳并投入生产线。去年某届赛事中诞生的“镁合金轮毂轴承座”设计,如今已应用于三款商用车型,累计减重达1.2吨——相当于120台家用冰箱的重量从道路上消失。
在这场为期三天的竞赛中,来自长三角的32支队伍将用扳手与代码书写答案。而当最后一辆改装车驶过终点线时,胜负或许已不那么重要。正如一位裁判长所言:“我们不是在选拔冠军,而是在校准未来十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精度。”
本文由作者笔名:安徽新闻网 于 2025-05-18 15:12:4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anhuinews.co/wen/235.html
上一篇
安徽省首届“矿业杯”乒乓球邀请赛开赛 120名选手以球会友展矿业精神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