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通航控股集团:打造低空经济规范化生态体系的安徽样本
近年来,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低空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作为安徽省低空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者,安徽省通航控股集团以战略布局、政策协同和技术创新为支点,正逐步构建起低空经济的规范化生态体系,为全国低空经济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安徽样本"。
战略先行:锚定低空产业新赛道
安徽省通航控股集团自成立之初便明确了"7+3+N"发展战略,通过整合"七大板块、三大平台"资源,形成覆盖通航全产业链的闭环生态。这一战略不仅聚焦于传统通航服务,更将低空旅游、智慧物流等新兴业态纳入发展框架。例如,2024年9月开通的合肥-芜湖、芜湖-黄山两条低空旅游航线,不仅让游客得以"打飞的"俯瞰巢湖、黄山等景观,更通过市场化运营验证了低空消费的潜力。在皖西大别山区,霍山县直升机游览项目的常态化运营,进一步证明了低空经济对区域旅游业的赋能效应。这种"文旅+通航"的融合模式,恰如为传统产业插上翅膀,实现了地面资源与空中视角的价值重构。
政策协同:构建制度保障体系
规范化发展离不开制度创新。集团通过《组织机构岗位编制设置方案》《岗位竞聘办法》等制度设计,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求转化为具体管理工具,形成"人岗相适、能上能下"的动态机制。在与宿州市政府的战略合作中,砀山通用机场的控股运营权移交,标志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落地。更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度安徽省低空空域航线划设方案》的编制完成,首次实现了军民航线资源的系统化统筹,如同为低空飞行绘制了精准的"三维地图",既保障了飞行安全,又提升了空域使用效率。
技术创新:智慧化赋能产业升级
在技术层面,集团以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推动传统通航向数字化跃迁。通过建设省级通航飞行服务站,构建起覆盖飞行计划申报、动态监控等全流程的智慧管理系统。这种"空中交通指挥塔"式的平台,使得2025年全省低空航线管理效率提升40%以上。在芜湖长江大桥等关键节点的低空监测中,毫米波雷达与AI算法的结合,实现了对微小飞行器的厘米级定位,这种"鹰眼"级别的技术保障,为低空商业化运营扫清了安全障碍。
生态构建:培育新质生产力集群
低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完整的产业生态支撑。安徽省通航控股集团通过"链主"角色,已初步形成研发制造、运营服务、衍生消费的三级产业链。在宿州合作项目中,通用机场运营与航空营地开发的结合,创造了"机场+文旅+培训"的复合收益模式。根据集团发展规划,到2026年将形成10个以上低空经济示范园区,带动上下游企业超200家,这种"葡萄串效应"正在将单一业态扩展为立体化产业集群。
未来展望:从区域实践到国家标准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安徽省的低空经济探索已从"试验田"迈向"丰产田"。集团下一步计划将安徽经验升华为行业标准,特别是在低空航线动态管理、多主体协同机制等方面输出技术规范。随着长三角低空经济协同发展联盟的筹建,安徽正逐步成为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调度中心"。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种由政策背书、技术护航、市场验证的发展路径,无疑提供了风险可控的价值洼地;对政策制定者来说,安徽案例证明了"战略耐心"与"改革魄力"结合所能释放的制度红利。
低空经济的星辰大海需要规范与创新双轮驱动。安徽省通航控股集团通过系统性布局证明:当制度设计遇上技术创新,当市场需求碰上政策赋能,那片曾经寂静的低空终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
本文由作者笔名:纪晓岚 于 2025-05-26 10:40:44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anhuinews.co/wen/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