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夜战:守护民生安全的深夜行动
夜色如墨,时针悄然划过零点,安徽省宿松县的街道逐渐归于寂静。然而,在大多数人熟睡的深夜,一场场守护民生安全的“暗战”正悄然展开。5月22日凌晨,雷公岭的零星灯火下,宿松县市场监管局孚玉市场监管所联合公安机关突袭了两处肉铺,当场查获以普通白猪肉冒充高价黑猪肉销售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迅速封存问题猪肉,并对涉事商户立案调查,用雷霆手段掐断了流向百姓餐桌的“李鬼”肉。这场行动不仅为消费者挽回了经济损失,更以“零容忍”姿态向市场乱象亮剑——舌尖上的安全,容不得半分掺假。
长江暗流下的“砂耗子”阻击战
同一轮月光下,长江宿松段水域的执法艇正划破漆黑的水面。这片位于皖、鄂、赣三省交界的河道,因管理权属复杂,曾是非法采砂团伙的“黄金水道”。近期宿松县水利局的夜间巡查记录显示,枯水期水位下降后,偷采江砂行为有抬头趋势。执法队员借助红外无人机和雷达系统,对采砂船可能藏匿的支流、河汊进行地毯式排查。一名参与行动的队员形容:“就像在黑暗中抓泥鳅,必须比‘砂耗子’更熟悉每一处暗流。”今年以来的高频次巡查已迫使多艘“三无”采砂船撤离交界水域,江岸居民再也不用在深夜被盗采机械的轰鸣惊醒。
防盗防诈的“夜行卫士”
当市场监管与水利执法在夜色中推进时,宿松县公安局的警车正穿梭于背街小巷。松兹街道一起入室盗窃案的破获,印证了“快查快破”机制的成效——从接到居民6000元黄金首饰失窃报警,到锁定并抓获溜门作案的嫌疑人,全程不到48小时。警方将此类案件特点归纳为“三快”:犯罪分子动作快、赃物转移快、证据灭失快,因此必须以更快的响应速度“跑赢”犯罪节奏。如今,城区主要社区已实现“一网格一巡组”的夜间覆盖,便衣民警混迹夜市排查可疑人员,技防系统则通过智能分析预警异常动态,形成“人机协同”的立体防护网。
溺水隐患的“零点排雷”
夏季临近,宿松县各乡镇纪委干部的身影频频出现在水库堤坝边。他们手中的检查清单列得极细:警示牌是否被杂草遮挡?救生圈是否老化漏气?重点水域的“四个一”工程(一块警示牌、一根救生杆、一个救生圈、一条救生绳)落实进度如何?有村民目睹督查组打着手电筒丈量防护栏缺口尺寸,次日清晨施工队就已进场修补。这种“夜查昼改”的节奏,正是当地将监督力量下沉一线的缩影。数据显示,通过提前排除涉水安全隐患,去年夏季青少年溺水事件同比下降37%。
执法温度:刚柔并济的民生守护
在这些硬核执法行动的背后,藏着不少柔性细节。查处假冒黑猪肉时,执法人员特意请来养殖专家,向围观群众传授“一看皮脂厚度、二观肌肉纹理”的辨别窍门;河道巡查队员会顺手清理渔民遗落的渔网,避免夜间行船事故;社区民警上门安装防盗报警器时,总不忘提醒老人“听见异响先报警,别自己冒险”。正如一位市监干部所说:“执法的意义不仅是惩戒,更要让守法变成习惯。”这种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管理智慧,正在宿松的夜色中悄然生长。
当曙光再次照亮宿松的街巷,夜间行动的成果已融入市井烟火——主妇们放心地挑选着盖有检疫章的猪肉,学生走过加固后的池塘护栏奔向学校,江岸砂石厂里机械轰鸣声被合规作业的节奏取代。这些看得见的安全感背后,是无数执法者在黑夜中的坚守。他们像精准运作的“生物钟”,在违法犯罪最容易滋生的时段重拳出击,用专业与担当为25万宿松人守住了“一夜安眠”的权利。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赵 于 2025-05-26 10:48:16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anhuinews.co/wen/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