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经贸代表团欧亚行:新能源与汽车制造合作开启新机遇
深化中欧合作新篇章:安徽省经贸代表团访问斯洛伐克与俄罗斯纪实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安徽省经贸代表团近期密集出访斯洛伐克与俄罗斯,以“投资安徽行”为纽带,推动双边经贸合作迈入新阶段。此次访问不仅是对既有合作成果的巩固,更在新能源、汽车制造、区域经贸协定等领域开辟了新的对话空间,为两地企业高管与投资者提供了前瞻性布局的契机。
斯洛伐克之行:新能源合作的“双向奔赴”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于2024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17年来斯洛伐克总理首次访华,而安徽成为其行程中的重要一站。在合肥,菲佐与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省长王清宪举行工作会谈,并专程考察新能源龙头企业国轩高科总部及国轩大众UC工厂。这一安排绝非偶然——斯洛伐克副总理兼经济部长丹妮萨·萨科娃早在8月便率团考察过国轩高科,双方在动力电池技术、产业链协同上的合作意向已初现端倪。
菲佐将此次访华称为“2024年最重要的出访”,而安徽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实力与产能规模,恰如一块“磁石”,吸引着斯洛伐克这一欧洲汽车制造重镇。数据显示,中斯贸易额连续三年突破百亿美元,而新能源领域正成为增长新引擎。国轩高科与斯洛伐克潜在的合作,可能涉及电池本地化生产、充电基础设施共建等方向,为双方企业降低跨境供应链成本提供解决方案。
俄罗斯市场深耕:从汽车出口到“两国双园”模式探索
相较于斯洛伐克的聚焦式访问,安徽代表团在俄罗斯的布局更显系统化。4月,副省长孙勇率团访问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投资安徽行”经贸合作对话会。会上,奇瑞汽车60辆Omoda S5的交付仪式成为亮点,这一场景如同安徽制造在俄市场的“微型博览会”,直观展示了中国车企的竞争力。列宁格勒州基洛夫斯克市市长明确表态,希望与安徽建立省州级合作机制,将两国元首的经贸共识转化为具体项目。
更深层次的合作框架正在形成。安徽与俄罗斯的互动不仅限于贸易,更向产能合作与科技交流延伸。例如,江淮汽车、奇瑞集团已在俄投资运营,而“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等平台持续为两地企业输送人才与创新资源。6月,安徽省经贸代表团再赴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推进“两国双园”建设,这一模式或将为中俄共建产业园区提供范本——中方提供技术与管理经验,俄方提供土地与政策支持,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合作前景展望
安徽代表团的出访节奏,折射出中国地方经济融入全球产业链的主动姿态。对斯洛伐克,新能源技术输出与欧洲市场准入是核心议题;对俄罗斯,则侧重产能转移与区域协定红利释放。两地合作的差异化路径,恰如“两条并行轨道”,共同支撑起安徽外向型经济的提速发展。
对企业高管而言,此次访问释放了明确信号:政府搭台将大幅降低跨境投资的政策风险。例如,国轩高科与斯洛伐克的互动可能催生联合研发中心,而奇瑞在俄的经销商网络扩张将获得更多关税优惠。投资者则需关注后续落地的“两国双园”细则,这类项目通常配套税收减免与物流便利化措施,成为中长期布局的关键抓手。
结语
从合肥到布拉迪斯拉发,从圣彼得堡到基洛夫斯克,安徽经贸代表团的足迹串联起欧亚大陆的产业需求与资源禀赋。在全球化面临重构的今天,此类地方层面的务实合作,正以“积木式创新”逐步垒高双边关系的护城河。未来,随着具体项目细节的披露,两地企业有望在供应链重组、技术标准互认等领域获得更多先发优势。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碗 于 2025-05-27 08:44:56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anhuinews.co/wen/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