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讯 近日,安徽省天长市以"雁阵齐飞"发展模式为抓手,通过产业协同、创新联动、生态共治和民生共享,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跑出"加速度",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头雁领航:产业链协同激活区域动能
作为长三角北翼的重要节点城市,天长市立足自身机电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基础,主动对接南京、滁州等周边城市的产业集群。通过搭建"1+3+N"产业协作平台(即1个市级产业联盟、3个重点产业专班、N个企业联合体),推动博特新材料与中车集团南京公司共建高铁制动系统研发基地,促成当地32家仪表企业与南京智能电网产业园形成"研发在南京、转化在天长"的分工体系。今年上半年,该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跨区域产业链贡献率超过40%。
强雁振翅:创新要素跨域流动破壁垒
在天长市科技大市场的数据大屏上,实时跳动着长三角238家高校院所的专利信息。通过建立"揭榜挂帅"跨区域机制,该市已促成安徽天康集团与上海交大合作开发核级电缆监测系统,本地企业鑫国集团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建新能源汽车传感器实验室。更值得关注的是"创新飞地"模式——天长企业在南京江北新区设立研发中心可享受两地叠加政策,研发人员社保、职称实现互认。今年以来,这种"双向飞地"已吸纳高端人才47名,转化科技成果82项。
群雁共护:生态补偿机制守护绿水青山
针对与江苏六合、金湖等毗邻地区的水系治理难题,天长创新推出"流域对赌"机制。在高邮湖流域建立水质监测补偿资金池,上游来水达标时下游补偿上游,超标则反向补偿。该机制实施两年来,累计完成生态补偿交易11笔,带动沿岸6个乡镇联合建设2000亩生态缓冲带。如今,跨省界断面水质优良率从68%提升至92%,白鹭重回沂湖湿地成为生态治理的生动注脚。
雏雁展翼:民生服务跨省通办暖民心
在秦栏镇政务服务大厅,江苏仪征居民张女士仅用8分钟就办妥了异地医保备案。"现在每天约有30%的业务服务外省群众。"工作人员介绍,天长与周边3省8县区共同制定《跨省通办事项清单》,涵盖社保、医疗、教育等48项高频事项。更令人欣喜的是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炳辉中学与南京金陵中学开展"双师课堂",两校学生通过5G全息投影技术同上一堂课;市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实现CT影像实时互认。
【记者手记】
在天长市发改委主任李大山办公室的规划图上,密密麻麻的箭头标注着与长三角城市的连接项目。"我们正从'地理接壤'迈向'发展交融','雁阵模式'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而是通过制度创新重构区域协同生态。"随着宁天城际二期启动建设,这个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正在书写县域经济深度融入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据悉,该市下一步将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投资基金,打造长三角绿色食品供应链集散中心,让"雁阵效应"释放更大能量。
本文由作者笔名:百晓生 于 2022-06-21 16:50: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anhuinews.co/wen/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