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安徽热点> 正文

教育部与安徽共商教育改革新举措

  教育部与安徽共商教育改革新举措

  2025年6月24日,教育部与安徽省在合肥召开部省会商会议,这场高规格的对话吸引了教育界与政界的广泛关注。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与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梁言顺共同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标志着中央与地方在教育改革领域的深度协作进入新阶段。

  战略定位:安徽教育的“双轮驱动”模式

  会议开场即明确了安徽省“科教兴皖”与“人才强省”的双重战略定位。李斌在发言中指出,安徽近年来将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领域,其投入力度堪比为区域发展安装“高能引擎”——2024年全省教育预算同比增长12%,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这种“砸锅卖铁办教育”的决心,使得安徽在职业教育改革、高校转型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怀进鹏部长特别肯定了这一模式,称其为“中西部省份教育突围的样板间”。

  政策礼包:三项国家级试点落地

  此次会商释放的重磅政策支持引发热议。教育部明确批复:

  应用型高校转型试验区:安徽将成为全国首个全域推进应用型高校深度转型的省份,其改革路径被比喻为“教育界的雄安新区”,重点突破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壁垒;

  职业本科建设“快车道”:通过合并优质高职与独立学院资源,安徽将组建2-3所职业本科院校,这一“资源重组手术”预计使省内职业本科招生容量扩大40%;

  中德教育合作升级版:合肥中德教育基地将纳入教育部国际合作的“旗舰项目”,未来三年引进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覆盖率达80%。

  改革深水区:破解四大矛盾

  梁言顺书记在讲话中直指当前教育改革的痛点:“就像高铁跑在普通铁轨上,现有政策框架已难以承载创新需求。”会议聚焦的四大矛盾包括:

  职业教育“学历天花板”问题,通过本科层次试点打破“职教止步于专科”的传统认知;

  产教融合“校热企冷”困局,国家将直接投资5亿元在皖建设智能制造业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不足3%的现状,拟建立长三角首个高校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乡村教师“下得去留不住”的悖论,推出“银龄讲学”计划与周转住房保障体系。

  数据透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跃迁

  一组对比数据揭示了安徽教育的加速度:过去五年,全省高校数量增长28%,高于全国均值15个百分点;职业教育毕业生本地就业率从2019年的54%飙升至2024年的79%,形成“培养—就业”的闭环生态。这种转变被与会专家形容为“从教育输血到造血的功能质变”。

  长效机制:部省协同的“三共原则”

  怀进鹏部长强调,此次合作将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建立季度视频会商机制和联合督导组。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首次承诺“政策试错容错”,允许安徽在高校编制管理、混合所有制办学等敏感领域先行先试,这种“开绿灯”式的授权被政策研究者视为教育放管服改革的重大突破。

  会议尾声,梁言顺书记用“栽梧桐引凤凰”的比喻勾勒安徽教育蓝图:到2028年,力争使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至35%,打造长江经济带教育创新极。这场持续3小时的会商,不仅为安徽教育按下“快进键”,更探索出央地协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