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安徽热点> 正文

安徽12人荣登2025中国好人榜

  安徽12人荣登2025中国好人榜

  在2025年6月24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于河南省安阳市红旗渠纪念馆隆重发布了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全国共有152人(组)光荣上榜,其中安徽省以12人的亮眼成绩成为榜单上的重要力量。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个人道德品质的至高认可,更如同一束光照亮了社会文明的底色,为新时代的道德建设树立了鲜活标杆。

  安徽好人群体:平凡中的非凡力量

  此次上榜的12位安徽好人,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层,却共同诠释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深刻内涵。例如:

  郝素云,从合肥市瑶海区恒通社区一位普通的“郝阿姨”蜕变为“银龄站长”,用十余年时光编织出最美夕阳红,她的故事如同社区里常青的梧桐,默默荫蔽一方;

  谢琳,淮北市濉溪县的一名货车司机,20余年车轮滚滚,沿着“一带一路”的轨迹见证开放发展,他的方向盘不仅驶向远方,更载满了新时代劳动者的坚守。

  值得注意的是,12人中女性占比达半数(6人),展现了当代女性在道德实践中的“半边天”力量。尽管部分入选者具体事迹尚未详细披露,但这份名单已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让人期待更多动人细节。

  发布仪式:红旗渠精神与好人文化的交响

  选择红旗渠纪念馆作为发布地点,寓意深远。这座镌刻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红色地标,与好人榜所倡导的奉献精神形成时空共鸣。仪式通过“各地推荐—网友评议—专家评审”的三重筛选机制,确保了榜单的公信力。有参会者感慨:“在这里表彰好人,就像让当代的道德星光与历史的精神火炬交相辉映。”

  道德建设的安徽样本

  安徽近年来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持续发力,此次12人上榜的成绩单,相当于每13位全国好人间就有一位来自安徽,密度之高令人瞩目。这种群体性涌现并非偶然——从社区“好人长廊”到乡村“道德银行”,安徽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基层治理,让道德培育像春雨润物般渗透日常生活。正如一位社科专家评价:“好人榜上的数字背后,是整片道德生态林的郁郁葱葱。”

  从个体到时代:好人精神的社会涟漪

  这些好人的故事虽各有不同,但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注脚。他们中有的像郝素云一样,用退休后的余热温暖社区;有的如谢琳般,在平凡岗位上书写时代篇章。这种精神力量正在转化为可见的社会效应:合肥某小学以好人故事编排课本剧,淮北货运行业发起“向谢琳学习”的安全驾驶倡议……道德模范的影响力,正如同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回望,安徽好人群体的涌现既是对“厚德安徽”传统的延续,也是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实践回应。当这些普通人的闪光点被看见、被传播,他们便成了照亮更多人前行的星火——这或许正是“中国好人榜”最深远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