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融对接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精准对接谋发展 金融活水润实体
6月的合肥,骄阳似火,但比天气更热的是金融与实体经济碰撞出的火花。近日,安徽省重大项目融资服务对接会在合肥隆重举行,这场以“融资租赁赋能实体经济”为主题的盛会,吸引了全省16个地市的优质项目方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及融资租赁等各类金融机构齐聚一堂,共同探索金融工具如何更高效地浇灌产业沃土。
政企联动:搭建产融对接“高架桥”
作为安徽省“万企融资对接”系列活动的开年首秀,本次对接会由安徽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指导,旨在落实年初发布的《关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若干政策举措》中“稳经济30条”要求,通过政策牵引与市场运作双轮驱动,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会上,各市政府化身“项目红娘”,携本地特色产业项目登台路演——从高端装备制造到新能源产业链升级,从农业现代化到数字经济孵化,项目覆盖领域之广、创新性之强,让现场金融机构代表频频举起合作橄榄枝。一位参会企业负责人感慨:“过去融资像‘盲人摸象’,现在政府搭台让供需双方‘面对面’,效率提升不止一个量级。”
融资租赁:从“输血”到“造血”的升级密码
在传统信贷模式之外,融资租赁这一“以物融资”的灵活工具成为会议焦点。不同于单纯放贷,融资租赁企业通过直接购买设备并租给企业使用,既缓解了企业一次性投入压力,又通过租金分期实现风险共担。安徽省融资租赁发展联盟的成立更是一大亮点,首批60余家成员单位横跨租赁、保理、科研及服务机构,构建起跨区域、多业态的生态圈。联盟负责人比喻:“单打独斗如同小溪流,联盟就像汇聚百川的江河,能托起更大的产业之舟。”
典型案例的分享环节尤为生动:某新能源企业通过融资租赁获得价值2亿元的光伏生产设备,年产能提升40%,而租金支出仅占现金流15%,远低于贷款利息;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则以“农机租赁+保理服务”组合拳,实现“轻资产”扩张,带动周边3000亩农田集约化经营。这些案例印证了融资租赁从“救急钱”向“成长引擎”的角色蜕变。
长三角协同:共绘一体化金融版图
会议特别设置了长三角区域合作议题。去年11月,第四次长三角融资租赁行业联席会议已在合肥成功举办,三省一市协会代表共商标准化合同、风险联防等机制。此次对接会进一步落地区域协作——上海某头部租赁公司与安徽汽车零部件企业达成3亿元设备直租协议,浙江一家光伏龙头则通过“跨境租赁”模式,将安徽产出的储能设备出口至东南亚,形成“安徽制造+金融加持+全球市场”的闭环。安徽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长三角金融资源如同高铁网,越是互联互通,越能跑出加速度。”
未来展望:从“盆景”到“风景”的规模化之路
尽管成效显著,挑战仍存。部分中小企业对融资租赁认知停留在“高门槛”误区,部分项目存在期限错配问题。对此,会议提出三大破局路径:一是建立“白名单”制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项目优先纳入对接池;二是推广“租赁+保险+担保”风险分担模式,降低机构顾虑;三是开发碳排放权、知识产权等新型租赁标的物,拓宽服务边界。
正如一位与会投资人所言:“金融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产业土壤里的养分。”这场对接会不仅签下超百亿的意向协议,更搭建了一个可持续的产融共生平台。当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安徽实体经济的森林必将更加枝繁叶茂。
本文由作者笔名:纪晓岚 于 2025-06-27 19:30:28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anhuinews.co/wen/297.html